注冊新用戶 | 帳號:
密碼:
![]() |
網上投稿 | 廣告合作 |
![]() |
站內搜索:
![]() |
首頁 | 文化資訊 | 文學 | 藝術 | 讀書 | 歷史文物 | 絲路文化 | 文化專題 |
絲路瑰寶 | 田園葡萄紋彩陶罐:手繪新疆最早的葡萄園
2022年11月23日 作者: 編輯:王艷玲 來源:天山網-新疆日報
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高芳 在新疆博物館館藏的眾多精品文物中,1987年出土于和靜縣察吾乎墓地的田園葡萄紋彩陶罐,是一件帶給人無限遐想的文物。 這件田園葡萄紋彩陶罐是春秋時期的文物,用夾砂紅陶制成。它通體紅色罐身的肩部被涂成黃白色,自罐口而下以深紅色繪出3組不規則的網格紋,內填圈點,寓意阡陌縱橫的田園;居中一組枝葉卷曲的葡萄藤蔓紋,柔麗多姿,為這個看似平平無奇的陶罐添上一抹新穎俏皮的生活氣息。 ![]() 新疆博物館研究館員阿迪力·阿布力孜介紹說,考古界認為這件田園葡萄紋彩陶罐是新疆早期鐵器時代人們的生活用品,目前國內,繪有田地與葡萄紋飾的彩陶罐僅此一件,它的出土表明,在公元前5世紀新疆地區已開始種植葡萄。 另外,從簡單的田地紋不難看出,對當時這一地區的人們來說,農業生產已成為生活中較為重要的部分。正因對農耕和土地的依賴,當時的先民們才會在生活用具上畫上這些帶給他們美好期許的事物。 直到現在,葡萄依然是新疆的一張名片。新疆不僅是我國葡萄產量最大、品種最多、品質最好的地區,而且還是最早開始種植葡萄的地區,這一點在新疆的考古發現中屢屢被證明。如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鄯善縣蘇貝希古墓群三號墓地,從16和30號墓的填土中發現了公元前5世紀—3世紀的葡萄籽;2003年,在鄯善縣洋海墓群二號墓地169號墓發現戰國時期的葡萄藤,其與墓葬棚木同出,用以蓬蓋墓口,扁圓狀,褐色,是目前國內發現的最早葡萄藤標本。 從尼雅遺址范圍內周圍有籬笆墻的果園中發現的葡萄園遺存以及涉及葡萄園的佉盧文文書來看,漢晉時期這里就已開始廣為種植。漢代以后,尤其到了南北朝時期,葡萄種植業在吐魯番得到更大的發展,而且在當時葡萄就已成為了具有當地特色的水果之一,具有相當規模的葡萄園數量也很多。 隨著張騫“鑿空西域”,葡萄栽培技術在西漢時期就傳入中原大地,魏晉以后得以廣泛種植。后來葡萄酒釀造技藝也得以內傳,這對中原地區釀酒業的發展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豐富了我國的園藝業和酒文化。 |
|
廣告業務 | 合作加盟 | 聯系我們 | ||
吐魯番零距離 |
中共吐魯番市委宣傳部主管 本網所刊登的各種新聞、信息及專欄資料均由 吐魯番網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Copyright © 2010 www.458878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新ICP備13003911號 ![]() |
turpanim2016 |